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亞里士多德說過:必須有優良的婦孺,才會造就優良的城邦。他把做好母親、教育好子女提高到治國安邦的高度,是頗有深意的?v觀歷史,多少偉人名士的背景后,不是有一位眷眷愛心、循循善誘的母親呢?
“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。”家庭是百年樹人的起點,母親則是子女們的最早、最直接、最重要的教育者。因此,母親的素質水平,特別是受教育的程度關系著新生一代的身心發展水平,關系著家庭生活的質量。母親是子女早期智力的開發者。近年來,大腦的生物化學研究成果,證明了人的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是在學前,大多數受過教育的母親,都能緊緊抓住孩子大腦開發的“關鍵期”,各種門類、各種形式的培訓機構爆滿便是證明。
如果:母親是庸俗粗暴的,小孩子也可能是粗暴、蠻橫的:
母親是友善、豁達的,子女也可能是友善開朗的;
母親是一個邋遢、慵懶、頹喪的人,子女生活在一個凌亂無章、起居無序的環境里,就可能因襲母不良的生活習慣。
因此,作為第一教育的母親的文化素質、道德修養以及言行舉止、對人對事對孩子本人教育的態度,對純潔幼稚且善于模仿的幼兒無不產生重要的影響。母親是子女求學階段學業成績、品德面貌的重要影響者(這里的求學階段指6--18歲)。
母親的價值觀念、道德水平以及施教方法直接影響著子女的品行水準。子女入學后,隨著年齡的增長,道德判斷能力在提高,不再是幼年時期對母親品行的感覺與簡單模仿了。理性的教育隨著年齡不斷加強。身為母親,只有高水準的價值、道德觀念,才能為子女提供行為的楷模。再者,母親的施教方法有效與否,也直接影響子女品行的好壞。應該說,子女求學階段對母親的教育要求遠高于學齡前階段。母親是子女離開學校走向社會的良師益友。
家庭教育對子女的影響不是一蹴而就的,也不僅限于學前階段,即使進入學校尤其是走向社會后,這種影響還會持久的發揮作用,這便是家庭教育的終身性質。在家庭教育中,母親承擔著難以替代的角色和使命;激烈的社會競爭,迫使母親不斷進取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水平。唯有如此,才能在家庭教育質量的競爭中,占有優勢。